【觀點】亞洲在進步,國足在迷失
卡塔爾亞洲杯還剩下最后7場,當眾人開始紛紛憧憬最終的冠亞軍決賽,會不會是韓日對決,或者伊澳火并時?中國隊已經(jīng)悄然回家快10天了。這不,上海申花隊又攜6大國腳再赴多哈,據(jù)說他們還下榻在最具多哈標志性特色的火炬酒店,但只可惜是“我方唱罷,他人登場”,那城頭早已是變幻成人家的大旗。

而這亞洲杯踢得也越來越有意思,與中國隊同組的兩個對手,塔吉克斯坦隊和卡塔爾隊紛紛進入8強,一時間又讓球迷們?yōu)橹簥^:中國隊早早被淘汰,究竟是自己踢得太差了,還是同組對手太強?甚至開始有人回憶起2002年世界杯的橋段。那米家軍三戰(zhàn)不勝、一球不進是有緣由的,你看看巴西隊是冠軍、土耳其隊是季軍,而哥斯達黎加隊和土耳其也是平分秋色……于是乎,中國隊分在死亡之組的說法,便自多年以來,成為后人茶余飯后的一口談資。
某種程度來講,以目前1/4決賽對陣形勢,塔吉克斯坦和卡塔爾隊不是沒有可能雙雙殺入4強。可倘若這種假設真成了現(xiàn)實,我們就有理由借此聊以慰藉?那才是中國足球當今最大的悲哀。
在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們看來,忽悠他人,頂多是在哲學和道德層面遭遇非議,但忽悠自己,那才是真正的自欺欺人。本屆亞洲杯賽已戰(zhàn)罷44場,盡管我在多哈期間,曾聽到不少中外媒體人發(fā)問,“中國隊的前期亞洲杯備戰(zhàn)到底發(fā)生了什么?”包括大多數(shù)人也能感覺得到,中國隊此番的成績欠佳,問題主要出在自身,但也不容否認的是,在過去一個5年周期的時間段(從2019年亞洲杯到2023年亞洲杯),中國隊已開始被亞洲一、二流強隊甩開身位。別說昔日的韓日伊沙澳,乃至從十年前開始崛起的烏卡阿伊(伊拉克)敘,就連東南亞4強泰國、越南、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足球水平,在進步幅度上都明顯勝過中國隊。以往,足球人所喊出的口號是沖出亞洲、走向世界,但現(xiàn)在看起來,符合中國足球更真實的定位,乃至沖出東亞(東南亞)、走向亞洲。包括在本屆亞洲杯前的熱身賽,中國隊剛以1比2不敵中國香港隊,而在1月31日的省港杯第一回合,以梅州客家為代表的廣東隊,又是以0比2遭遇完敗。
中國足球是何時開始在亞洲足壇的競爭力越來越低?表面上看,與人才儲備斷檔、聯(lián)賽水平下降,乃至連續(xù)三年缺少外戰(zhàn)洗禮有關(guān),但更深層次的問題,是在于一種錯誤、片面甚至可以說躺平理念,越來越在中國足壇蔓延開來。比如說從2021年開始,中超諸強開始紛紛派遣預備隊出戰(zhàn)亞冠的做法,就是嚴重拖垮中國足球整體水平的行為。一方面是切斷了與亞洲諸強在競技上的切磋與交流,而更大的傷害,是影響到整個中國足球界的外戰(zhàn)適應能力。這里面大到一個球員在比賽中的節(jié)奏和對抗,小到一個團隊出國比賽的后勤和保障。有人認為,身處特殊時期就該有它的特殊性,但反過來,不禁讓人深思的是,為什么那些俱樂部可以派一線隊打中超、遣預備隊踢亞冠,卻不能針對人員分配而顛倒使用(一線隊踢亞冠、青年隊戰(zhàn)中超)?歸根結(jié)底,還是沒有從競技和業(yè)務層面出發(fā),這其實也是中國足球多年來最大的弊端——唯成績論,一切都是政績工程。
不想走出去的同時,也有人開始不想請進來,或者說不想請高人再進來,這是另一種正在發(fā)酵的片面觀念。
就在揚科維奇掛帥之前,中國隊主帥的位置,已有接近3年被本土教練所占據(jù)??煽匆豢创舜蝸喼薇悾税拇罄麃?、日本、伊朗這三支傳統(tǒng)豪強,其余21支隊伍都是清一色的外籍教練。像塔吉克斯坦隊能成為黑馬,固然有97后青訓培養(yǎng)的基礎優(yōu)勢,但比賽中,人們更多會記住的,是克羅地亞籍教練塞格爾特的怒吼和咆哮。而在東南亞BIG4身上,我們所看到的,也是四國足協(xié)在聘請援外型教練的堅定方針。尤其是申臺龍帶領的印尼隊,歷經(jīng)4年滄桑洗禮,從一點點的量變提升,到質(zhì)變性的進步。當然,這也離不開印尼足協(xié)在早期對他的力挺,比如在最開始,安排他統(tǒng)領國家隊、國奧隊和國青隊的大體系化戰(zhàn)略,還有為準備U20世青賽(后被取消),拿出70億印尼盾在2020年夏天疫情剛爆發(fā)之際,派遣印尼國青隊遠赴克羅地亞集訓、比賽一個多月,而在本屆亞洲杯上,這批印尼青年軍球員的比率,已接近占到國家隊的40%。
不得不說在過去5年的這個周期,因足協(xié)管理者的決策失誤、路線片面,加上東南亞、中亞足球水平的整體進步,中國足球與亞洲足球的傳統(tǒng)競爭模式,正在悄然發(fā)生改變。包括球員層面的“走出去”,就在記者撰寫本篇評論之時,兩年前到瑞士留洋的賈博琰,已打起退堂鼓欲加盟南通隊,而譚凱元也結(jié)束了與西班牙人B隊的合同,正在青島西海岸隊試訓。其實,就說留洋這個層面,中國足球界一直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,可看一看素帕楚在J聯(lián)賽的如魚得水、塔馬里在法甲的小試牛刀、馬沙里波夫如今在希臘的孤軍前行,中國式留洋就像個笑話,既沒有長久堅持性,也缺乏對口準確性。
這其實也是中國足球“唯政績論”、“唯面子論”的真實體現(xiàn)。而亞洲足球的進步,在本屆亞洲杯上已獲全面認可。可中國足球呢?如果說是因為別人在大幅進步,而造成你退步的假象,那才是最自欺欺人的大忽悠。中國足球在發(fā)展理念和行動上的全面肅清,應該是時候了。
體壇周報足球記者王曉瑞